
孩子厌学、拒学,真正的祸根是这两点,家长千万要注意
更新于 2025-07-10 | 浏览次数 0
孩子的学习成绩,可以说是家长的一块心病。
放暑假前,班主任就叮嘱我,儿子成绩下滑严重,还有点厌学,让我趁暑假好好管管。
一开始我还有点不信,儿子一直以来都是我的骄傲:成绩稳定在中上游,写作业认真自律……
怎么可能厌学呢?
可一个暑假快过完,我才发现儿子真的变了,变得“厌学”了。
心思全在“玩”上,每天不是Timi,就是飞车;
写作业就嚷嚷不想写,不要上学了,一下笔这个不会,那个不知道;
每次写作业,耗时耗力,却错漏百出……
看着儿子,我一肚子火:“写不完作业不许吃饭、不许玩手机!”
见我发火,儿子更加嚣张:“不吃就不吃啊!你喊什么!我就是不想写”
我实在想不通,儿子怎么突然就厌学了?
难道是贪玩,天天打游戏,脑子变笨了?
01.孩子不好好学习,并不是脑子笨
很多家长和我一样,把孩子厌学的原因,归结于贪玩、脑子笨。
在我了解一些专业课程后发现,事实并非如此——
孩子厌学,极有可能是【专注力差+内驱力弱】共同导致的结果。
1、专注力差,可能存在以下原因:
睡眠不够,注意力分散
有段时间,爸爸经常带儿子熬夜看球。
半夜十一点多,爷俩击掌欢呼,儿子还不断呐喊“好球”!
看儿子高兴,我不忍打断,由着儿子放纵了一段时间。
结果第二天,儿子赖床不起,整个人很没精神。
有时候我喊他帮忙,儿子好像没听到。
写作业时也注意力涣散,频繁走神。
在家尚且这样,上课走神可想而知。
脑科学研究发现,当人集中注意力时,大脑就会产生上脑波活动。
如果经常熬夜,脑波活动就会减少,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敏锐度都会下降。
畏难情绪,上课听不懂
对知识一知半解,也是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。
为了学好英语,我给儿子请家教,想了不少办法。
可他还是不开窍:“妈妈,我真的听不懂,怎么办呢?”
看儿子快急哭了,我很心疼。
对英语的畏难情绪,也是孩子无法集中精力的原因。
如果孩子觉得,某个科目学起来困难,就会产生抵触心理。
在这种对抗心理下,越需要集中注意力,越会开小差“摆烂”。
2、内驱力弱,可能存在的原因:
成绩下滑,缺乏学习兴趣
记得儿子刚刚读小学时,经常考班里的前五。
不用我催,学习劲头就很足,放学就拉着我和老公背诗词,看题。
后来转学,换了新环境,加上课程变难,儿子直接掉到20多名。
学习的内驱力,很大一部分受到反馈的影响。
这种反馈来自于成绩,也来自于家长。
唠叨紧盯,孩子心理紧张
家长过度紧盯唠叨,一旦超限,其实是对孩子的干扰。
另一方面,孩子10岁之后,逆反心理增强。
这时,家长就要学会适当“闭嘴”。
1、保障健康的身心和作息
以前的孩子,放学回家跳皮筋、捉迷藏。
即便玩完再写作业,也是能量满满!
如今的孩子,把白天黑夜贡献给手机,玩也玩不爽,学也学不精。
其实,这背后的理论就是,运动的大脑比不运动的大脑更聪明。
诸多研究表明,越运动,神经元链接得越多,大脑越聪慧,学习能力就越强。
所以,想让孩子学习更高效,家长一定要保障孩子的运动时间。
打篮球、踢足球、跑步、游泳,结合孩子的兴趣量力而行。
2、训练孩子的听觉和视觉
专注力差,上课走神分心,主要和视觉、听觉相关。
简单的听觉训练-数字解码,视觉训练-看图找不同,都对提升专注力有很好的效果。
内驱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。
家长应该循序渐进,从改变态度开始:
1、发现孩子的优势
目的是让孩子相信“我有能力”,从而在学习上变得自主、自信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优势不一定在学习上。
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,哪怕是打游戏,也能挖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。
找到优势,并给予鼓励,孩子才有可能发挥长处,把优势发挥到学习上。
2、找到学习的目标
树立目标,目的是让孩子相信“我能做好”,在学习上变得自觉。
不过,树立目标不等于规定任务,而是遵循3个原则:
可衡量(半小时背完15个单词)
可实现(8点之前写完作业)
可完成(两周读完一本书)
目标确定后,就需要列出具体的执行计划,拆解每天的任务,并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。
注意,奖惩措施要在孩子接受的范围内,不能打击积极性。
3、 给予信任和支持
孩子厌学,很多家长恨不得去替孩子学。
但,学习终究是孩子的事!
我们要做的,是用科学的方法,帮孩子提升专注力和内驱力,
让孩子愿意学,能学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