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人民日报》:自我成长三步曲
更新于 2025-06-29 | 浏览次数 0
如果把自我成长分为三步走,我想应该是这样。
一
多向内求,多思考,转换思维
苏格拉底说;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。
一个凡事从外在因素上使劲的人,他的成长是做加法,而人只有从内在使劲,才会实现乘法式成长。
不会反思的人,往往会从生活的一个坑掉进另外一个坑。盲目自大的人,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,经常反思的人,才能不断纠偏,找到正确的出路。
王阳明心学的核心主旨是;向内求。
我们只有把专注力放在自我迭代上,和问题死磕,困难终会被战胜,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自己。
勇于打破自己的常规认知,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原动力。
阳明心学的另一个核心主旨是;知行合一。
人最悲哀的是知道很多道理,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知易行难呀,因为知行不能合一呀。
我们每一次‘放过’自己,‘放过’问题,都是对成长的一次辜负。
从此刻开始,就死磕一个领域,在这一个领域做到极致,给自己所有的梦想都打上日期,有截止日期的梦想+死磕的精神,梦想终会实现。
受挫时,也要快速转换思维,相信每一次尝试都是通往梦想的桥梁。
面对生活中的难题,尝试大胆创新,坚信每一次突破都是通往愿望的阶梯。
不要追求所谓的安全感和确定性,越追求越焦虑。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,安全感和确定性就都有了。
二
多向外看,多看书,多看人
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
一张白纸上画一个黑点,你会看到什么呢?是那个黑点,还是旁边那一大片空白呢?
我测试过很多人,包括我自己都说:看到那个黑点。这就说明我们大多数人是把注意力放错了地方。
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:我们如果一直盯着那个黑点,就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中,只有将目光从黑点上移开,才会发现更大的世界。
有时阻碍我们进步的,恰恰是我们的自我设限。我们总是说;我不善于沟通,不擅长这个,不能做那个...不敢去尝试和突破,结果就真的自证预言,什么也做不好,什么也做不成。
当我们说了太多自己不行的时候,就会自证预言,果然不行哈哈!只有把注意力从不行上移开,告诉自己我以前不会,现在可以学习,我以前不行,现在试着做。
窗户打开了才能看到光,打破固有思维,推倒思维里的,打破自我局限,才能发现更多的可能,拥抱更大的世界。
读书,是让一个人变辽阔,变通透的过程。
我们的焦虑和疲倦,会在字里行间一点点被稀释,而见解与智慧,会一点点被放大。
有书籍相伴,我们得以用知识打破认知边界,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人,看事儿。即使跌落生活的低谷,也有继续向上的底气。
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,双脚去不了的地方,文字可以。
当你无法向外远行,就打开阅读这扇门用书本作为向上攀登的台阶。
笑杰和我的书房合伙人就是通过读书和写作走出了人生低谷,实现了自我成长的飞跃。
而这种成长一旦发生,我们就彻底告别了从前那个低版本的自己,向着更好的自己奔赴。
三
向前走,去看世界
我们总说;最美的风景在路上,得出发才能看见呀!多少人是站在原地想象了一万种可能性,却一步也没有走出去。
与其喊破嗓子,不如甩开膀子干,只有先跨出第一步,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。
去游历,在天地间得到滋养;去读书,丰盈我们的内在世界;去做事,在挫折中历练,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,绽放。
我们与目标之间的距离,不在于想法有多完善,而在于执行力有多强大。
写作社群有一句话;先完成,再完美。
如果为了追求完美而裹足不前,结果什么也不会改变。
目标近在前方,如果一直拖延懈怠,就只能停留在原地;路途再遥远,现在就迈步往前走,终会到达目的地。
自我成长之路,就是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。
追梦路上,困难如同一座座高山,阻挡前行的步伐。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,只要坚定的踏出每一步,就一定会翻越一座座高山。
每一次挑战,都是一次超越;每一次突破,都是一次成长。
人生,是一个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。
祝你打破逆势,向上生长,实现自我超越。
《黑神话悟空》里面的一句话送给每一个你:
踏上取经路,比抵达灵山更重要。
出发吧,去遇见更好的我们自己!